近年来,安徽省城市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城市工作新形势,顺应改革发展新要求,聚焦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完善体制、强化服务、优化管理、规范执法,全省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聚焦民生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聚焦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持续开展市容环境、垃圾治理、城镇公厕、违法建设等专项提升行动,促进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推进市容环境整治行动。2018年在全省组织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推进农贸市场、大型商场、校园、医院等周边和城乡接合部、城中村、老旧小区等区域以及城市出入口等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擅自设置户外广告、无序设置店招店牌等问题,改善市容环境。2019年在全省部署推进城市街区整治提升工作,聚焦城市主要道路、主要河道及两侧、市民主要休闲服务和市民集中居住等重点区域,突出道路设施、城市家具、沿街绿化、建筑立面、招牌广告、车辆停放、占道经营、环卫保洁以及便民设施等重点内容,从群众关心的小事着手,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开展提升整治,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推进生活垃圾治理行动。组织实施《“十三五”安徽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运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88座,累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41480吨/日,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95%。2019年所有地级城市将全面启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前试点城市累计已有355个小区、980家公共机构、471所学校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推进城镇公厕提升行动。出台《安徽省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镇公厕提升的指导意见》,开展城镇公厕提升行动(2018~2020年),力争到2020年,城镇公共厕所达到每平方公里3至5座,形成主城区“10分钟如厕圈”,打造出布局合理、方便实用、干净卫生、文明协调、有效管理的城镇公共厕所服务体系。编制《安徽省城镇公厕标准图集》,规范城镇新建公厕的规划、选址、建设和老旧公厕的改造、管护等标准。2019年,全省计划新建城镇公厕383座、改造558座、开放1430座。
推进“两治三改”专项行动。根据《“两治三改”三年专项行动方案》,部署启动城镇规划区内和“三线三边”违法建设,推进城镇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整治。印发《“无违建县(市、区)”创建标准及考评办法》,组织开展“无违建县(市、区)”创建工作。截至2018年年底,已累计完成违法建设治理380.82万平方米。
夯实基础 提升城市管理规范化水平
围绕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加强制度建设、能力提升和执法保障,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依法履职、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城市管理执法队伍,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执法规范化水平。
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地方立法,出台城市管理相关地方性法规11部、政府规章4部,另有20部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立法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启动省级立法准备工作,已形成《安徽省城市管理条例》(草案),正在调研修订《安徽省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办法》。
提升执法水平。印发《安徽省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年度行动目标和具体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考核。制定《安徽省城市管理执法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从党建工作、制度建设、执法规范、执法服务等方面,设置了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65个三级指标和133条细化标准,作为全省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及执法人员对标创建和考核评价依据。全面实行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3项制度。开展执法案卷评查,随机抽查案卷1326卷。启动实施全省一线城市管理执法人员2018~2020年3年集中轮训计划,编制出版《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培训教材》。
加大执法保障。全省60个市、县建立了公安城管协作机制,13个市、县公安部门设立了专门机构保障城市管理执法,25个市、县公安部门向城市管理部门直接派驻警力进行执法保障,40个市、县开展了“公安+城管”联勤联动专项执法活动。8个市、县城市管理部门设立巡回法庭。50个市、县开展了律师驻队工作。强化联动协作,出台《关于做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行政处罚权集中行使工作的通知》,规范做好行政处罚权与行政管理权的衔接,加强工作联动和执法协作。
创新方式 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水平
立足城市治理新要求,持续推进城市管理平台建设、社会参与和机制完善,促进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推进数字城管智慧升级。全省16个设区市、61个县(市)已全部建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了数字城管的全覆盖。2018年,印发《关于推进智慧城管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省级《智慧城管建设导则》,指导和规范全省智慧城管建设工作,督促地市在原来数字城管模式的基础上,向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后“3+1”(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管执法)的管理模式拓展,注重城市管理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感知等技术运用,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目前,正在建设省级智慧城管平台,计划2019年年底基本建成运行,初步实现监督监测、应急调度、考核督办、决策分析等功能。
完善城市管理工作推动机制。建立城市管理指挥协调机制,省政府建立城市建设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制约城市管理工作的重大问题,强化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奖惩。目前,全省大多数市、县建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
完善城市管理综合评价机制,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以及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重视和关注城市管理工作,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探索建立健全群众满意度评价及第三方考评机制,构建市民监督、网络监督等社会化评价体系。实施城市管理激励机制,对相关试点工作城市和工作推进较快城市进行资金支持,已对智慧城管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城镇公厕提升等3项工作进行资金奖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畅通群众参与城市管理渠道,引导群众自觉爱护市容环境、监督城市管理问题。建立城市管理宣传长效机制,运用主流媒体、网络载体,多渠道、多形式讲好城管故事,提升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知度和支持度,为城市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赵亮 齐悦)